中国的“非棉化”时代还将持续么?
——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郦振华

2016-05-27 12:25:20
 

报告分为六个部分进行:

第一部分:郦经理从收储政策、中国棉花消费量、近几年中国棉花、棉纱的进口量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棉花消费处于加速流失阶段,政府的中国政府空前绝后的非逆周期收储政策,导致了国内外棉价差以及棉花与涤纶、粘胶价差的出现以及扩大到历史高点而在这样的价差支撑下,进口棉、进口纱、化纤的放量增长 ,但是化纤之间的相互替代又使得棉花的需求被化纤间接的稀释,其中粘胶与棉花的性能最为接近,替代也最为明显,增长最为迅速。

第二部分:郦经理从收储、供需平衡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棉花去库存并不顺畅,目前虽然棉花政策转变,棉花价格下跌,但对于进口纱来说,可操作的价差空间依然存在,对于粘胶来说,环保的管控虽然导致价格上涨,价差缩小倒挂,但棉纺的避险需求导致需求继续增加,另外直补的存在使得新增的供给与新增需求基本平衡,这种情况下,缩小价差,争夺需求,消化库存成为主要思路

第三部分:郦经理主要讲述了政府为了消除价差,在抛储的机制上做出了改革,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随行就市动态确定,并且对质量和重量进行严格的检验方式,质量不符的还可以退货,消除了纺企对于储备棉质量和亏重方面的担忧。

第四部分:郦经理论述了当前抛储的状况、原因以及相应的不确定性。目前抛储持续火爆,每日成交率基本都在98%-100%,但下游的承受度以及淡季是否来临、定价方式带来的不确定性、以及政府的意图将使得抛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。

第五部分:郦经理通过当前国储棉产纱利润分析对比,指出目前虽然棉花价差缩小甚至倒挂,但是棉花对于进口纱的挤压只是略有体现,而对于粘胶的反替代基本没有看到,利润分析看来,也缺乏驱动力。

第六部分:郦经理讲述了自身对于对替代的展望,指出总体从中长期看,非棉化进程依然在持续,但是在中国去棉花库存的主要进程时期,可能呈现停滞,甚至如果政府措施激烈,棉花价格优势维持的情况下,不排除阶段性调整性反替代的可能性。

分享按钮